光電板落地以前 看看知本濕地之美 | 環境資訊中心
攝影賞析

光電板落地以前 看看知本濕地之美

2020年06月07日

文:吳宜靜(環境資訊中心記者);圖: 荒野保護協會、吳宜靜

知本濕地的現在

從南半球飛來的小燕鷗,忙著叼魚對女友展開熱烈追求;已有愛的結晶的燕鴴,在眾人經過時,也不斷鳴叫驅趕、護子心切。接近黃昏時刻,臺灣畫眉、 褐頭鷦鶯、紅嘴黑鵯、赤腰燕、番鵑和小雲雀等,紛紛在知本濕地裡現聲與現身。高草叢則是臺灣夜鷹覓食、繁殖與棲息的處所。

位於知本溪及射馬干溪舊河道之間的知本濕地,佔地 226 公頃,屬卑南族卡大地布(Katratripulr)部落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。草生地、灌叢、樹叢、小米田、海岸造林與沙灘植被,帶來豐富食物與隱密多元的棲息環境,便吸引了保育類黃鸝、台灣畫眉、環頸雉和黑翅鳶等鳥類在此築巢繁殖。

知本濕地,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?

近年,因「知本建康段太陽光電教育及示範專區開發計畫」,知本濕地位其中 161 公頃的草澤區、灌叢區等規劃為太陽能光電區,使得部落與環保團體擔憂知本濕地生態將因此消失。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長蘇雅婷表示,一對黃鸝就需要 20 公頃的棲息地,在當今平原開發密集的都市邊緣,知本濕地沖積扇提供難能可貴的樹叢讓黃鸝生存。「假如未來光電板佔據,只留三公頃的黃鸝保留區,黃鸝將沒有立足之地,在台東的族群將面臨嚴重威脅。」

發展綠能是能源轉型重要進程,但近年地面行光電的設置因與濕地、農地功能發生衝突而引發許多爭議。如何將衝突轉化為協商、創造多贏,是能源轉型路上的一大課題。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關注知本濕地生態,並藉由生態觀察活動,讓民眾親身體驗生態的豐富與可貴。「這裡活動的人也分三班——放牛羊、採集捕獵,還有夜間釣魚的,人為擾動很多,但知本濕地的包容性很大,這裡的野生動物都是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。」

關上夜燈、看著星空、看著濕地原野、聽著浪濤、鳥聲與蟲鳴聲。這一次,不談原基法和能源轉型,眾人只想靜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,用心感受荒野的生息。

作者

吳宜靜

右手按快門,也寫字。讀過歷史、勞工關係和攝影。旅行的國家數因為印度而未再增加。企圖用說得動自己的方式傳達環境訊息。